加拿大pc28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谋新篇;科研融合,生医工农共发展 ——加拿大PC28 和浙江大学学生党支部举行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8-01  阅读次数 :54

2025年7月27日,加拿大PC28 生物工程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Bio-X研究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化学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联合举行主题为“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谋新篇;科研融合,生医工农共发展”的联合党日活动。活动通过党建交流、科研分享、校史研学、文化浸润等环节,探索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图1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谋新篇;科研融合,生医工农共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党日活动

一、党建领航筑牢思想根基,学科交叉激发创新动能

活动伊始,两校三支部党员齐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环境与资源学院B110报告厅,三个支部的党支书分别围绕各支部基本情况及特色活动开展支部建设经验交流,支部同志介绍代表性科研成果。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化学研究所第一党支部党支书高如意介绍了支部的共建特色活动,突出了校际共建在党支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随后高如意介绍了植物营养学发展现状并展示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各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其中最美科技小院“余杭蜜梨科技小院”等是学院的亮眼名片。

图2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化学研究所第一党支部党支书高如意介绍

加拿大PC28 生物工程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支书高青莹突出了“党建+科研创新”的支部活动特色,支部党建活动坚持思想引领,保证交流互鉴,创新实地参访,将党建与科研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加拿大PC28 生物工程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的杨文楷同志和孙溪溪同志分别汇报了课题组已发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高盐复合污染修复底盘细胞设计、构建与应用”及“多酶组装工具的挖掘与使用”,并与各支部党员展开热烈讨论。

图3  加拿大PC28 生物工程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支书高青莹介绍

随后,加拿大PC28 Bio-X研究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支书赵佳锐介绍了支部的基本情况并针对Bio-X研究院进行详细介绍。张健同志与雒滢滢同志分别就“干细胞与生殖健康”及“3D基因组视角研究罕见病机制”课题展开介绍。

图4  加拿大PC28 Bio-X研究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支书赵佳锐介绍

三个支部分别依据各支部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学术交流共建,就“党建如何赋能科研创新”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课题组+党小组”双轮驱动、“学术沙龙+主题党日”融合开展等创新机制,为破解“两张皮”问题提供了实践思路。同时与会党员从农业环境治理、生物工程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的交叉视角,提出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开发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研发疾病治疗新型药物,助力绿色农业发展与疑难疾病药物开发,利用知识互补与技术协同,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展现青年科研工作者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

图5  与会党员就“党建如何赋能科研创新”展开热烈讨论

在午间交流环节,两校党员开展自由学术对话。环境科学、生物工程、农业化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围绕“双碳目标下的生物技术应用”“土壤修复的跨学科解决方案”等议题碰撞思想火花。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党员提出的“合成生物学助力重金属污染治理”设想,与浙江大学农化所党员研发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互利互补,双方进行热烈讨论。这种以党建为纽带促成的科研合作,生动诠释了“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的深层逻辑。

二、校史研学传承精神血脉,长效共建架设合作桥梁

下午的研学活动中,党员们先后走进浙江大学校史馆、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在校史馆“求是精神”展区,竺可桢老校长“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训勉令人共鸣;在艺术和考古博物馆的青铜器展厅,商周时期“金文”记载的农业治理智慧与现代环境科研形成跨越三千年的呼应。支部同志感慨道:“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意识到,科研创新既要面向未来攻坚克难,也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图6  校史馆参观

图7  艺术和考古博物馆

活动尾声,三支部代表各自学院互赠纪念盘,共同探讨建立党建引领和科研融合的共建机制。上海交通大学高青莹同志表示:“通过党支部这个‘红色枢纽’,不仅打通了校际合作渠道,更构建起生物医学与农业环境学科的交叉创新网络。”浙江大学高如意同志则认为,这种“党建+科研+文化”三位一体的活动模式,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提供了可供推广的经验样板。

图8  三支部共建

此次联合实践活动覆盖党建交流、科研互鉴、文化体验等多维内容,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两校党员纷纷表示,将会把活动收获转化为科研动力,在党建与科研同频共振中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誓言。此外,三支部后续将围绕本次活动形成的合作意向,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真正让“党建”引领“科研”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