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简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机制,鼓励国内外相关领域优秀学者到实验室开展交流和研究工作。为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开展高水平的基础性研究,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发挥重点实验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特设立开放课题,资助与实验室研究方向有关的研究工作,适当的向边缘地区和西部地区倾斜。
实验室以微生物代谢途径揭示与改良为目标,开展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代谢产物的发现和鉴定、代谢基因的克隆、生化和调控机理的解析、新型代谢物的设计和组合生物合成、分解、代谢互作以及代谢产物的生物效应评价等全方位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研究特色鲜明,实验室定位准确,形成了微生物合成代谢、微生物分解代谢、微生物代谢互作三个相互联系、互为依托的研究方向。
第一条 实验室开放课题分类
(一)、以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发挥重点实验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目标的自由申请项目,优先支持与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相关方向。范围设立如下:
1.微生物合成代谢
1)开展重要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的代谢途径、代谢调控、组合生物合成的研究;
2)研究DNA硫修饰在基因表达、DNA修复,限制和修饰方面的可能作为生物体保护自身遗传稳定性的机制。
2.微生物分解代谢
1)针对重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工业废水等分析关键的降解菌、降解基因、分解代谢途径;
2)利用降解物、废弃物转化为重要的生物物质化学品。
3.微生物代谢互作
1)研究微生物代谢网络调控位点,建立代谢网络;
2)以环境因子调控重要产物的代谢能力,实现工艺和工程技术创新;
3)研究极端环境微生物、人体肠道微生物等和环境的互作,加强其应用。
(二)、以开展深层次合作研究、形成重要研究成果为目标的主任基金项目,应具有创新性和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能代表我国在微生物代谢领域中的较高研究水平。
第二条 立项流程
1、自由申请项目立项流程:实验室每年第一季度公布《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申请人须填写并寄交《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当年4月份,经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下文简称“学术委员会”)评审后给予立项,室务委员会确认资助额度并向课题负责人发送立项通知。
2、主任基金项目立项流程:在实验室重点发展领域具有公认的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活跃度的研究人员,获得本室各主任、研究方向负责人推荐后可以申请。被推荐人须填写并寄交《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计划任务书》,学术委员会复核后给予立项,由室务委员会确认资助额度并向课题负责人发送立项通知。
第三条 申请人与合作者
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人应为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非本实验室固定人员;每项课题需由至少一位本实验室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固定学术人员作为合作者共同完成。未列出合作者的申请视为无效,所申报课题要求能够体现出申请人和合作者之间的科研合作关系。
第四条 开放课题运行管理:所有立项项目应填写《开放课题计划任务书》及签订《开放课题管理协议》,并按研究计划完成课题内容,严格按照审批预算使用经费,违例使用经费的,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需承担相应责任。实验室指派专人对课题进行指导和定期检查,课题结束后,需提交结题报告,并由学术委员会进行评价。